使用野生型基因在大肠杆菌表达中形成包涵体的概率是很高的,为了减少包涵体的形成,文明建议大家采用基因合成的方式获得基因。同时在实验中,结合降低诱导温度,例如12-20°C,降低IPTG浓度(0.01–0.1mM)并延长诱导时间,以及特殊培养基等手段获得更多的可溶蛋白。另外,我们需要分析蛋白本身是否疏水,如果蛋白本身的疏水性比较强,我们需要采用促溶标签融合表达蛋白来达到可溶的目的,如Trx,GST, NusA。但是形成包涵体也不是一个极坏的处境:往往包涵体表达量都非常高,而且纯化起来方便更容易获得高纯度的蛋白样品。对于一些需要蛋白去免疫动物制备WB类用途的项目来说,包涵体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。
得到一定量的包涵体后,可以尝试柱上复性或者透析/稀释复性,
柱上复性方式: 蛋白在变性状态下上柱后,使用一定浓度的尿素或盐酸胍、1mM还原型及0.2mM氧化型谷胱甘肽淋洗,随后用咪唑洗脱。
透析/稀释复性:在透析去除尿素的过程中加入还原型及氧化型谷胱甘肽 或者CHAPs等表面活性剂可以有助于蛋白的正确折叠。